funa599999 发表于 2024-6-27 17:01

自我意识过剩

当一个人盯着另外一个人看,而被看的那个人如果感到极度的不自在,这就是「自我意识过剩」。这样的人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,造成她处在高度的焦虑当中,同时伴随很多生理方面的巨大反应,那么这种情况是严重的自我意识过剩。
「自我意识过剩」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,一种是过度关注自我,另一种是关闭自我觉察。这两个情况是截然相反的心理反应,但都是不健康的。所以当一个人处在自我意识过剩的状态时,就会导致焦虑。
例如,当有人盯着一个女生看她的裙子,如果这个女生是自我意识过剩人,她就会开始陷入各种遐想——是不是我的裙子上有个斑点、我的裙子是不好看吗之类的情况。
而如果她是一个很自信、心理很健康的人,她会是会对其他人的目光无所谓的,你看随你看,跟我没关系。
这个例子,也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,当你总感觉很多人在关注你,这不一定是事实。更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,其实是没有什么人真正在关注你的,那些都只是你很私人化的敏感所导致的「自我意识过剩」。
为什么我们要看书看视频?因为我们要把注意力投向外界。每当我们自己一个人待着时,很多人都会刷手机,因为这样就可以回避面对自己。
一旦我们把注意力投向自己,就会发现脑子里有无数的念头,焦虑、恐惧等等情绪都来了。然后,我们就坐不住了,想要逃离。
当我们在独处时,看到自己头脑中这些多的念头后,要学会不被这些念头操控。和大家分享一句话:你要先学会自处,再学会他处。
我们要去关注:内在有一个更深邃的、更高维度的自己,是无喜无悲、不垢不净、不生不死、本自具足的。
而不是去处理这些念头,就让这些念头流经自己的身体。
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。到最后,你跟更高维度的内在自我连接之后,会发现人生中的大风大浪都没关系。你能在这么慌乱的世界里不慌不忙。因为,那个时候,你已经归来了。
虽然有念头很多,但「我自巍然不动」,这就叫「无为」,「无小我之为」叫「无为」。
另外,我们要注意区分,自处和发呆是不一样的。发呆时,你会追逐自己的念头,而自处时,不要去卷入自己的这些念头。
给大家布置一个功课:当你发现卷入到了自己的念头时,就关注自己的呼吸。数呼吸,从1数到10,什么都不做。看自己能不能尝试半小时。有的小伙伴能坚持5分钟就很不容易了。
案例一:一个女主说“在图书馆固定位置上有个男生,我每次从他旁边路过,他也不看我,我认为他不在意我”,女主还说:“我坐那,听到他很烦躁,他就故意离开座位,我感到自己被攻击了,我就更加难受,不知道为什么身边总有一些不爱我的人,总是伤害我的人?”
答:所谓内部世界的人,是指我们不会和他们去计较金钱、利益,比如爱人、孩子。内部世界的原则是爱与和平。
女主这是一个典型的内部世界人生剧本议题,跟攻击性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女主特别爱幻想、特别爱演戏,就是因为她有很多的内心戏、没有能量。
但为什么她会虚弱,没有能量呢?重点是她不会保护自己的能量、不会保存自己的能量。
人丢失能量的管道有很多种,其中最常见的两种丢失能量管道是:
1)外在的能量丢失:不必要的动作和紧张。
我们观察到女主在发言的时候,是紧张的,她会有很多小动作。
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子,跷着二郎腿、肩膀斜着等等。
我在教冥想时,第一步都是让大家调整自己的姿态。
因为我们很多肌肉不必要的紧张,是我们丢失能量的一个很大原因。
试想,我们每天吃下去的东西、我们吸收的印象、场域的能量、日月的精华,为什么在女主体内这么快就流失了呢?
因为女主把它们大量地运作在不必要的动作和紧张上面。
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大量多余的动作、不必要的紧张甚至是多余的话、不必要的话。
比如没事跟闺蜜八卦一下共同认识的那个人,没事说一下别的同事。
不必要的语言、不必要的一些流言蜚语就是这样产生的。
2)内在的能力丢失:内心戏。
上述女主可以说是戏剧女王,内心无止境地浮想联翩,演绎到极致,而且带有很大的冲突性。
大家要知道,这最后就是戏精,这也是非常大的能量耗费,等同于做白日梦。
而内心戏是内在的,同样是我们能量丢失的很常见的一种。
不必要的语言、不必要的言行、不必要的肌肉紧张是外在表现出来的。
思虑过重就是属于第二种内在的,女主有很多的念头,心乱如麻,一个念头会追着生出另外一个念头。
比如女主说的“在图书馆固定位置上有个男生,我每次从他旁边路过,他也不看我,我认为他不在意我”,问题是说不定人家都不知道你是什么情况,人家只是在那学习。
女主说的“我认为他不在意我”,你俩都不认识,他怎么在意你?
女主还说:“我坐那,听到他很烦躁,他就故意离开座位,我感到自己被攻击了,我就更加难受,不知道为什么身边总有一些不爱我的人,总是伤害我的人?”
就这场戏,我还能接着帮女主往下演,比如:
“我为什么会这样?从小我爸如何如何,我妈如何如何,我奶奶如何如何。
“冷爱老师也特别讨厌,我诚心诚意向他请教,没想到他就跟全世界伤害我的人一样,把我的事情说了出来,并且还在那笑?
他是不是根本就没有慈悲心,他是不是根本就不想帮我?
我本来是想要他教我一个方法,怎么去跟这个男生谈一场恋爱,他却说我是白日做梦。
老师简直就是坏人,我以后再也不来上他的课了。
还有那些使命心理学网络课的小伙伴说好了要支持我,没想到他们太不是人了,他们只是在那里笑。”
☆沉迷在内心戏的时候,我们会不断地喂养它,不断地去拿自己的能量喂养这些念头,痛苦就会越养越大。
当然,在我们的场域里,在一种高维智慧的能量下,我们可以看到它是可笑的,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沉迷其中。
即便已经醒了、悟了,但一旦再次沉迷了就是一介凡夫。
在我们的场域里,女主可能一时醒悟觉得好笑,可一到图书馆又迷了。
综上所述,女主要做到这件事:
内部世界,将来毕业了找一个好工作,找一个踏踏实实一起过日子的人,一起奋斗组成一个小家庭。
美好的人生是很简单的,就是左手创爱、右手创富,人生小圆满就可以展开。
但如果女主还在自怨自艾、觉得全世界都在害自己,谁也帮不了。
人,只有自己帮助自己。毕竟自助者天助之、人助之。
最后,祝福女主。
案例二:某天打车的时候,碰巧遇到司机是个北京人,说外地人如何如何。不仅仅是北京,一二线城市的当地人都会有这样的共同现象,尤其是底层低的人。
原因其实很简单,除了当地人的身份,她没有别的身份可以拿来炫耀,于是拿着当地人的标签整天展示自己的优越性。
这时候,我们要怜悯他、同情她。千万不要跟这些人争,因为谁往上三代不是外地人?在网上,有多少人连城市的概念根本都没有。
拿着标签在过生活的人,恰好说明了这个人一无所有、只能依靠标签过生活。
这对他们来讲只是一个面具,只有戴上人格面具才觉得自己是个人,拿下面具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。
“分别心”的意思是:就是比较心,凡事喜欢判定优劣高下。而真正的教养,是骨子里的尊重与包容,不是彰显出来的优越感和精致的利己主义。
再举个例子,有一个女孩说,95年,名校本硕,有留学经历,外形不错,端庄知性型,经商家庭,家庭年入数百万,工作稳定上进,热爱生活,有坚持的兴趣爱好。
一个人的这些标签,全都像是缓冲器。是自己和这个真实世界之间的缓冲器。因为有了这些缓冲器,所以虽然有弱点,但在这个真实世界里,才没有破碎。
这个女孩自觉是一个真诚善良丰富的女孩。她以为她的这一副好牌,可以让别的人很善待她、视她为明珠,然而她遇到的人们,并没有这样做。
一个人把自身标签都撕掉后,会怎么描述自己呢?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?如果没有了这些标签,还会认可自己、欣赏自己、爱自己吗?
她以为她的这一副好牌能换到爱,但爱和这些没有关系。真正的爱,是在撕掉这些标签之后,才会产生的。无论是对自己的爱、还是对别人的爱,都是如此。
但是,如果一直生活在缓冲器中,那就无法看到这个真实的世界、真实的自己。
所以,要先改变拧巴的状态,就要对自己的主要弱点下功夫。先去看到自己的主要弱点,然后去直面、去克服。
比如女主的主要特征就是天真。她自觉真诚善良丰富,却不被善待,遇到不怀好意的人。其实遇到不怀好意的人和不被善待,都是同一个逻辑,背后都是因为女主的天真。
女主就像一个天真的空心女孩,外表看上去很端庄,但是内在缺少足够的力量。同时,天真不是这个女主一个人的问题,是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。
所谓认识、发现真正的「我」,需要一个过程。
从「使命心理学」来讲,我们会同时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维度中:
第一维度是生存,活下来,求安全,概括为价值线;
第二维度是生活,活得好,求发展,概括为关系面;
第三维度是生命,活明白,求意义,我概括为生命体。
一、价值线
一个人的第一维度是活在一条价值线中。为什么叫价值线呢?
因为这一维度,人的主要目标有两个:生存和繁衍。而价值是衡量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的主要指标。所以,生存和繁衍这两个点,构成了一条价值线。
但在价值线上,一个人几乎不可能认识和发现真正的「我」。
二、关系面
什么叫关系面呢?
认知、行为和情绪,这三个点能构成一个面。所有的关系,都可以从认知、行为和情绪这三个点来认识、提升。
我们的人生有三大主题:财富、健康、爱,分别对应财富关系面、健康关系面、情感关系面。
财富是我们和金钱的关系,健康是我们和身体的关系,爱是我们和他人的情感关系。
一个人只有从第一维度的价值线走向第二维度的关系面,才会第一次发现和找到真正的自己,我们把这次的发现和找到称之为有了「小我」。
然后,再逐步地通过一系列的工具、一系列的方法、一系列的手段,识别出居住在自己身体里的无数个「小我」,比如:有的「小我」可能很虚荣、有的「小我」可能很天真、有的「小我」可能很恐惧。

好吃的不是拉面 发表于 2024-6-27 17:20

好!!!!!!!!!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自我意识过剩